中国和美国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制造业大国,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据统计,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3851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的18.4%,占中国工业销售产值1.9%左右,对美出口带动制造业就业300万人左右。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而美国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领域,两国产业呈现垂直互补关系,合作多于竞争。但随着中国资源要素条件变化和产业逐步升级,中美制造业竞争性逐步增强。从中美产业链视角出发,可以把中美产业(制造业)关系大致划分为竞争性、互补性和潜在竞争性三类行业。特朗普新政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将各有不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下。
一、竞争性行业可能首当其冲受到贸易摩擦影响
中美竞争性行业主要包括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主要涉及塑料(橡胶)类、贱金属类、木质类、矿产品类贸易产品。中美在上述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比较接近,研发投入大抵相当,中国金属制品业研发投入强度还高于美国0.19个百分点,相互竞争和贸易摩擦最为激烈。2008年至2016年,我国在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共遭受美国26次反倾销惩罚;其中,钢铁制品行业单独遭受了20次惩罚,成为连续八年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行业。此外,矿产品、塑料(橡胶)制品、木制品等行业分别被美国政府实施了6次、3次、2次反倾销惩罚。
特朗普执政后,更加重视对本国市场和产业保护,上述行业无疑将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多发地。近期,美国连续公布多起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裁决,继对卡客车轮胎、华非晶织物、普碳与合金钢板裁出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后,又对中国不锈钢板带材实施63.86%-76.64%的反倾销税和75.6%-190.71%的反补贴税。未来,美方通过提高双反措施的使用频率或提高实施税率加大对我国这些行业制裁可能成为常态。
上述行业对美出口额占我国对美出口总额的10%左右,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占4%左右。虽然上述行业对美出口交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并不高,一般都在2%以内,但其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例如,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对美出口占本行业全部出口的比重超过1/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对美出口占比超过1/4,一旦美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将对这些行业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调研发现,国内很多钢铁企业对美国出口量小,客户采购时会把税一起考虑进去,如果反倾销税率过高,企业只能放弃出口。同时,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未来美国在对中国橡胶、塑料、钢铁、家具等竞争性产品的双反调查中仍有可能采取极端保护的做法,将对相关产品的贸易和就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据估算,目前上述四个行业对美出口直接涉及就业合计25万人左右,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2.8万人,金属制品业6.9万人,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1万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万人。
二、互补性行业可能遭受有针对性的局部冲击
中美互补性行业主要包括轻工和电子信息两大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涉及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以及部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制造业始终存在较为显著的技术差距。基于技术控制力和资本优势,美国依托跨国公司构建了纵向分工的全球产业体系,将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而中国积极利用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这些领域和行业开展加工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美两国在这些行业形成了互补性分工格局。美国对我国轻工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旺盛,这些行业已成为我国对美贸易的主力军和顺差的主要来源。主要表现在:一是这些行业对美出口额占我国对美出口总额比重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超过20%,轻工产品超过30%;二是这些行业普遍出口依存度较高,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依存度达到50%,其余行业也多在20%以上;三是这些行业对美贸易顺差较大,如2016年我国轻工对美出口1000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超过900亿美元,占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47%,是我国对美贸易的最大顺差来源。
上述行业多数企业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涉及就业数量多。据估算,这些行业对美出口直接从业人员合计200万人左右。其中,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0万人左右,轻工100多万人。如果再加上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实际带动就业数量更多。
由于上述行业对我国外贸和就业影响较大,可能易于成为美国潜在的制裁目标。但客观分析,目前美国劳工成本相当于中国的6倍左右,短期内一些产业环节难以用人工智能替代,在美国本土生产并不具备优势。而上述行业主要产品属于基本消费品,如果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必然会抬高产品价格,使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不仅降低美国居民的福利,还会带来通胀压力;同时,上述行业的很多企业隶属于美国等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这种贸易保护举措势必会受到跨国公司的抵制。综合判断,这些互补性行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回流的条件,特朗普也没有好招促进这些制造业回流,因此其采取大规模贸易制裁和限制的可能性较小。但考虑到这些行业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重要性,不排除美方为了获得对其他方面的谈判筹码,如逼迫我国加快服务业开放、施压中国对美国际事务的支持等,而对我国局部行业采取提高关税、“双反”等行动。
三、潜在竞争性行业可能成为美国制造业回归的重点
中美潜在竞争性行业主要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的劳动密集度在制造业领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多年来,中美在上述领域的技术水平普遍存在差距,且部分行业差距很大,两国形成了具有一定梯度的产业分工关系。如2014年,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研发强度分别为1.55%、2.4%、2.04%,而美国(2008年)则分别高达13.57%、11.49%和18.34%。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一般性中低端产品或者高端产品加工制造等中低端环节,而美国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或者研发设计、品牌渠道等中高端环节。
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谋求向中高端升级,而美国制造则力图向中低端延伸,双向作用导致中美两国正面竞争的行业领域逐步增加。一方面,中国在上述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开始向由发达国家控制的中高端领域迈进,行业整体技术能力也有所提升,中美两国技术差距正趋于缩小。另一方面,随着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的应用推广,发达国家人工成本较高的比较劣势可能得到部分抵消,为其向产业加工制造环节回归提供了可能。如2016年美国制造业工人每年雇佣成本是工业机器人的3倍以上,每小时雇佣成本是工业机器人的5倍以上,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能显著降低美国的生产制造成本。目前,与中国相比,美国制造业除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外,能源成本、税收负担等均低于中国。比如,据调研,以销售收入为基数,我国格力电器综合税率达2.96%,而美国通用电气仅为1.19%;福耀玻璃综合税率3.60%,而美国康宁公司仅为1.69%。
从2009年奥巴马政府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开始,美国已开始致力于“制造业回归”。特朗普靠“夺回被偷走的就业”、“振兴铁锈地带”、“让美国再次伟大”等口号赢得竞选,“推动制造业回归”将成为其执政期间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遵循共和党一贯的保守主义政策基调,特朗普倡导通过大幅度减税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最近提议将企业所得税从35%降至15%,尽管最终能否完全实现承诺存在不确定性,但即使部分实现也可能增强美国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此外,特朗普承诺将大规模增加基建投资,强化本土市场需求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再进一步考虑到美国宽松的创新环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一些中端制造产品和中端制造环节,尤其是规模化生产特征显著、能够大规模应用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的行业,出现回流美国的可能性增大,由此可能对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形成一定的压制效应。目前中国上述行业整体出口依存度超过10%,对美出口直接涉及总就业70万人左右,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直接涉及20万人左右,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业分别直接涉及10万人左右,纺织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直接涉及6.9万人和3.5万人(见表1)。
四、对策建议
一是着力优化国内产业发展环境。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和留住本国资本,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大规模失业等风险。同时,引导对美出口依赖度高的企业积极开拓国内潜在市场需求,减少对出口贸易的依赖。
二是适时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当前国际贸易的一大问题是,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高而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较慢,逐步开放中国服务业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缩窄中美贸易逆差。同时,抓住特朗普政府减少贸易逆差的迫切需求,促使美国放松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限制。
三是做好贸易反制预案。如果美方采取不负责任的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应在国际贸易规则框架下,有针对性地对来自美国的飞机、电子产品、大豆等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或运用关税与非关税措施,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对双方均不利。
四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面对特朗普对经济全球化的敌视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应在国际事务和对外政策中,高举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旗,继续推动全球化,尤其是加快推进与欧盟、东盟等经济体的贸易自由化,对冲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五是多元开拓产业国际化发展渠道。抓住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事务上战略收缩,特别是美国退出TPP后给亚太地区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国际产能合作区,在现行的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贸易规则下,尽量通过企业和市场行为,稳步推进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贸易合作。
表1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行业及其技术和就业水平
行业 |
出口依存度(%) |
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① |
对美出口额占总产值比(%)② |
劳动密集度(人/亿元)③ |
对美出口就业(万人)④ |
中国R&D投入强度(%) |
美国R&D投入强度(%) |
|
规模以上工业 |
10.5 |
18.5 |
1.9 |
127.8 |
305.6 |
0.84 |
3.35 |
|
竞 争 性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1.6 |
20.1 |
2.3 |
175.1 |
12.8 |
0.76 |
1.32 |
金属制品业 |
9.8 |
10.5 |
1.0 |
177.3 |
6.9 |
0.69 |
0.50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5.6 |
27.4 |
1.5 |
189.1 |
4.1 |
0.25 |
0.26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0 |
5.3 |
0.2 |
165.7 |
1.6 |
0.19 |
1.31 |
|
互 补 性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28.1 |
33.8 |
9.5 |
236.1 |
35.5 |
0.44 |
0.64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1.6 |
20.0 |
4.3 |
338.6 |
32.6 |
0.35 |
1.04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23.4 |
20.7 |
4.8 |
302.5 |
21.6 |
0.29 |
- |
|
家具制造业 |
20.3 |
31.2 |
6.3 |
251.0 |
12.7 |
0.37 | 0.26 | |
混合型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50.2 | 16.8 | 8.4 | 113.2 | 87.3 | 1.63 | 18.76 |
潜在竞争性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4.3 | 2.4 | 122.1 | 20.3 | 1.55 | 2.45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0.4 | 23.1 | 168.4 | 19.1 | 1.32 | 2.89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1 | 1.9 | 161.3 | 10.9 | 13.57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 18.2 | 4.2 | 119.4 | 10.0 | 2.40 | 11.49 | ||
纺织业 | 9.4 | 11.0 | 1.0 | 169.5 | 6.9 | 0.46 | 1.04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5.3 | 14.6 | 2.2 | 181.4 | 3.5 | 2.04 | 18.34 |
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