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首届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盛大开幕。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0多家企业、国内外超过15万家专业采购商参会,并举办多场供需对接、行业研讨、产品发布会等配套活动,持续6天,盛况空前。这是今年中国四场主场外交的压轴戏,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过去的博览会主题大多是出口,如广交会、深交会、西博会等,目的是为国内产品拓展销路、开辟国际市场,增强产业竞争力。现在,为什么要举办进口博览会,会不会给国内本已产能过剩的产业发展带来冲击?叠加国际经贸摩擦风云突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人表示担忧。对此,笔者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进口博览会的看法。
首先,从需求侧看,客观而言,扩大进口,的确会挤压国内产品的市场空间,但这一部分主要是相对中低端产品的市场空间,同时,扩大进口也能创造新的市场空间,这一部分主要是相对中高端市场空间,能有效解决国内需求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比如,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增长迅猛,2017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已高达2577亿美元,连续多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大量的“海淘”、“代购”也繁荣发展,境外购买的商品也从珠宝钟表、名包、名衣等奢侈品,拓展到马桶盖、电饭煲、奶粉等日常消费品,表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高端消费回流已迫在眉睫。举办进口博览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就能购买到世界各地优质实惠商品的机会,既有助于促进消费回流,扩大国内市场,又有助于扩大多元化选择,增进消费者福利,更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消费让生活更美好!
从供给侧看,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集中展示国外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一方面会产生“鲶鱼效应”,让国内企业看到差距,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会产生“溢出效应”,可以促进我国企业与国际同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带来先进理念、技术、工艺和管理模式的溢出,在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建一流中国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在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品牌、专利、营销渠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增强全球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同时,进口博览会还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平等沟通、顺畅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技术、资金、要素自由流动,打破地域、国界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促进人类总体福利提升。
总而言之,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与世界深化开放合作的新平台,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合作共赢理念的指引下,中国进口博览会将越走越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