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出现较大下降,资本账户逆差扩大,外汇储备继续减少,人民币汇率出现小幅贬值。2017年,全球经济将有所回暖,国内经济仍将在低位运行,预期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保持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结构,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风险基本可控。
一、2016年国际收支的基本形势
2016年,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呈现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分化的趋势,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并历经了多轮波动。2016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与上年3.2%大体相当,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6%,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为4.2%,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美国经济走势不及预期影响,前三季度美元加息预期落空,前三季度美元指数下跌2.8%;欧元区则加大量化宽松政策力度,欧元利率下调;日元则在年初就实施了负利率。在各国货币政策有所分化、整体维持低利率格局影响下,投资者避险情绪加剧,6月受英国公投脱欧影响,短期内全球股市暴跌,英镑、欧元大幅贬值,但市场在短期震荡后逐步企稳。
2016年,我国经济虽仍在底部运行,但整体运行基本平稳。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各季度增长比较平均,出现了经济触底企稳的特征,同时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受国内外环境影响,2016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逆差6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230亿美元的顺差出现较大反转,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035亿美元,同比减少45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17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66亿美元。
(一)经常账户顺差大幅减少
2016年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2298亿美元,同比减少26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135亿美元,同比增加180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96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3亿美元,后两项同比变化不大。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为2.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
1.货物贸易顺差基本持平。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继续下降。前三季度,按海关统计口径,我国货物进出口26777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5370亿美元,同比下降7.5%,进口11407亿美元,同比下降8.2%,贸易顺差396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顺差4241亿美元比较接近。
从出口看,全球经济疲弱减少了外需。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虽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发达经济体增速下滑较大,而后者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对我出口影响更大。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出口都出现一定的负增长。同时我国出口正在转型调整,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出口逐步减少,而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出口面临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出口优势尚未形成。此外在贸易升级过程中,一些更高端、更高形态的国际分工方式,如技术贸易出口、境外企业生产等,并不反映为传统的货物贸易出口。
从进口看,我国经济位于低谷、内部不足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在国内产业升级后,一些中高端产品由进口转为国内采购,也进一步减少了需求,此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出现“价跌量涨”,也是主要原因。此外,人民币汇率走弱也产生了促进出口、减少进口的效应。IMF预测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2.3%,而我国2015、2016连续两年贸易出现负增长,在全球贸易份额中有所下降。
第四季度,我国外贸仍将延续前三季度下滑走势,但降幅会有所趋缓。预计全年货物贸易总额在3.5万亿美元左右,约比上年下降7%,贸易顺差将超过4500亿美元。
2.服务贸易逆差扩大。201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3825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服务贸易收入1345亿美元,同比下降3%;支出2480亿美元,增长13%;逆差1135亿美元,扩大40%。
旅行账户逆差增加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受国内居民收入提高、部分国家签证政策放松等影响,国内出境人员继续快速增长、境外消费水平较高,境外留学人数也与日俱增。上半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达5903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行账户支出1605亿美元,增长19%,而收入550亿美元,仅增长1%,逆差1055亿美元,占总服务贸易逆差的比重超过90%。也要看到,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也日趋优化,新兴、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上半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娱乐、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收支总额均同比增长8%以上,而传统的运输服务收支总额则下降了12%。影响服务贸易因素相对平稳,预计全年服务贸易逆差还会进一步扩大。
3.初次和二次收入账户均为逆差。上半年,初次收入项(即原“收益”项目)收入1087亿美元,支出1182亿美元,逆差9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为顺差22亿美元。初次收入由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其中雇员报酬顺差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9%;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回报、利息收入等减少,导致投资收益账户的收入和支出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且逆差扩大到205亿美元,同比增长55%。由于境内居民对外转移现金和商品的意愿有所上升,二次收入项下收入162亿美元,支出194亿美元,逆差33亿美元,上年同期则为顺差1亿美元。预计下半年初次和二次收入账户走势仍延续上半年走势,全年都会出现一定逆差。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较大逆差
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反映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流入流出状况。整体看来,2016年资本账户变动较多地反映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参与国际分工方式等中长期变化,短期因素对资本账户的影响低于上年。
1.直接投资转为较大逆差。2016年,全球直接投资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有较大下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的预测,2016年全球直接投资比2015年下降10-1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双向直接投资、特别是境外直接投资却逆势增长,不但与大部分国家形成了鲜明反差,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也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对比。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正发生由贸易向投资的转变,国际分工形态趋于中高端化,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
从利用外资看,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增加,但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正在逐渐转换,加之开放幅度扩大、产业升级对外资需求增加等因素,外资对我国中长期投资仍有信心,对华直接投资与上年基本持平。前8月,按商务部统计口径,我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9亿美元,同比微增0.6%。
从对外投资看,显著的变化来自我国企业对境外投资的增长。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意愿和能力都不断增强,加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前8个月,按商务部统计口径,我国非金融类境外投资118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3.3%。
综合来看,无论是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还是商务部统计口径计算,2016年直接投资流出规模都将远远超过流入规模,直接投资项目出现较大逆差。显然,我国已成为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也是全球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
2.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账户保持逆差。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对短期指标和预期因素比较敏感,是近年来引发我国国际收支波动、风险上升的最主要因素。2016年这两个账户仍波动较大、整体继续出现逆差。
从证券投资看,上半年,既受境内主体加大全球资产配置的长期因素影响,同时更受国内外经济走势、股市变化、美元加息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等短期因素影响,我国增持境外短期资产增加、境外增持我国短期资产减少,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出 3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其中股权投资净流出 130 亿美元,债券投资净流出 202亿美元。短期因素尤其是市场预期的变化导致证券投资项目波动较大,一季度证券投资出现了409 亿美元的大规模净流出,而二季度在外汇市场趋于稳定后,则转为 78 亿美元的净流入。
从其他投资看,上半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900亿美元,同比下降 53%。一方面境内主体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导致该项下对外资本输出继续增加,但增幅下降,表明这些短期对外投资逐步稳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等主体正在逐步去杠杆,也包括减少境外借款、加快外债偿还以降低对外负债,加之国内亦有部分资金通过该项外流,造成其他投资项下负债继续出现净流出,但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三)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
2016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664亿美元,比2015年末减少1640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进一步下降,年末外汇储备可能降至3.1万亿美元左右。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连续第二年下降,降幅明显低于上年。
2016年,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出现一定贬值,人民币走势整体偏弱,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贬值幅度较大。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6778元/美元,比2015年末贬值2.84%;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为7.488元/欧元,贬值5.54%;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为6.601元/100日元,大幅贬值22.5%。预计四季度人民币仍会继续小幅贬值。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春节后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新机制。此外,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差价缩小,这都表明境内外市场基本认同人民币汇率机制和水平,市场预期趋于稳定。
二、2017年国际收支展望
2017年,预测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继续缓慢回暖,大国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可能分化,国际市场金融仍会动荡多变。国内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整体经济继续在低位运行,一些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受经济回暖影响,全球贸易将出现大幅增长,2017年增速可望达3.8%,高于上年的2.3%。受主要经济体增长不一致影响,各国货币政策继续分化,预期美元很有可能在2017年甚至提前加息,而欧元和日元继续维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此外,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美国大选新政府上台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2017年我国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效果不会在短期内显现,国内区域经济、主要行业等继续分化,房地产、地方财政等风险因素有所抬头。
从国际收支看,受上述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将继续维持“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不含储备资产)”的格局,流出规模会超过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减少,人民币汇率在双向频繁波动状态下,有可能持续小幅贬值。我国国际收支由过去长期的“双顺差”结构,转为近两年的“一顺差、一逆差”结构,是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结果,有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
由于我国经济下行走势与美国、印度等经济转好趋势出现背离,短期资本尤其是投机资本跨境流出的风险增加,这对我国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整体看来,以上风险基本可控。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稳健,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大,我国对投资者仍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国外回报率虽较高,但稳定安全的投资机会有限。二是我国经常账户特别是货物贸易账户一直保持较大顺差,外汇储备充裕,即使在近两年明显下降后,外储规模仍是位居全球第二位的日本2.5倍以上,对外支付能力尤其是对进口和外债的支付能力很强。三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规则性和透明度提高后,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和内外均衡的能力大大提升,此外我国还可以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手段来防范和应对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风险。近年来国际投机者几次“做空”人民币,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一)经常账户保持顺差
1.货物贸易顺差扩大。2017年,我国外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将有所改善。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全球经济和贸易都可能复苏,尤其是全球贸易回暖进程更快,外需转暖将有利于增加我国出口。二是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降趋势逆转。据IMF预测,2016年原油价格将改变连续四年的下降势头转为17.9%的上涨,我国近年来能源进口“量增价跌”的现象将改变,进口额有望回升。三是人民币对主要货币走软,将有利于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从国内环境看,一是我国贸易结构升级逐步取得成效,中高端出口产品、新兴产业产品比重逐步上升,随着传统出口产品的质量、品牌等战略实施,其出口单位附加值也稳步增加。进口升级趋势也比较明显,不但对高质量消费品进口需求快速增长,而且对技术含量高的设备等资本品进口也有很大需求。二是随着我国境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加之“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会带动我国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等出口。三是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摆脱了对跨国公司传统销售渠道的依赖,不但开辟了出口新渠道,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同时亦须看到,我国出口受发展中国家中低端产品和发达国家中高端产品双重挤压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即使内外部环境好转,我国出口也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
综合判断,预测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在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基础上止跌回稳,其中出口有望实现小幅正增长,进口受大宗产品价格影响较大,降幅将低于上年或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出口形势优于进口的大背景下,货物贸易顺差将有所扩大。
2.服务贸易逆差继续增加。服务贸易收支,主要受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不强、国内收入增加对境外需求增大等中长期结构性因素影响,近年来逆差不断扩大。一些短期因素对服务贸易收支产生影响,如发达经济体经济回暖有利于增加来华旅游人数,人民币贬值将提高境外旅游和留学等价格,但这些短期因素不足以抵消长期影响因素。此外我国信息服务等行业虽然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其基数不大,增加服务贸易收入的作用有限。预测2017年服务贸易逆差将继续扩大,旅行账户仍是逆差的主要来源。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进一步上升
1.直接投资逆差扩大。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看,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速、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稳定完善的投资环境等,对全球长期投资者仍有较强吸引力,同时受国内产业升级影响,对包括制造业在内高质量的外资需求增加,但国际对外资竞争激烈,一些新兴经济体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转移加快,将对我利用外资产生分流作用。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看,企业对外投资优势增强、全球化布局加快、境外投资经验不断累积,而且包括“一带一路”和产能国际合作在内的支持“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也逐步完善,我国进入了境外投资的高速增长期,需注意防范投资国的政治、经济、财务和盲目“跟风”等风险。
预测2017年我国直接投资流入基本产品或略有增长,而境外投资仍会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境外投资国,直接投资账户的逆差规模还将继续上升。
2.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保持逆差。2017年,各类引发短期资本流出的因素增加。一是我国与部分国家经济增速背离趋势,相对提高了境外短期资本的回报率,增强了后者的吸引力。二是美元加息可能性很大,而人民币利率还有可能下调,两种货币利率走势的背离,不但会导致债券投资净流出增加,而且其它短期资本流出也有影响。三是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境外主要股市上涨概率较大,而我国股市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境外股市对短期资本吸引力更强,预计股本证券净流出扩大。四是人民币持续小幅贬值,导致一些套汇资本外流,将人民币资产换成外币资产;五是我国房地产等风险上升,经济运行的一些不确定性增加等,会导致短期避险资金转持境外资产。当然,国内企业等主体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也要适当调整境内外资产结构,增持境外资产的意愿较高。
预期2017年境内外主体倾向于增加国外资产、减少对外负债,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账户将继续出现逆差。同时,这两个账户受市场信号影响较大,会存在较大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出的基础。
(三)外汇储备余额下降,人民币汇率继续小幅贬值
2017年,若国内外金融市场不出现大的动荡,我国外汇储备虽可能继续减少、但降幅不大,约比2016年减少2000-3000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2.8万亿美元左右。受我国与部分大国经济走势、政策取向分化的影响,预期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基础上整体继续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出现小幅贬值。
(四)2017年国际收支的政策建议
第一,重点防范短期资本流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近年来短期资本流入流出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很大。前几年我国经济运行较好,国内一些资产价格快速上升,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了不少境外短期资本流入,累积形成了较大存量。这些资本对短期市场信号和市场波动比较敏感;在外汇管制逐步放松的情况下,我国居民也有多种渠道持有境外资产。可见,2017年影响短期资本外流的因素很多,要注意防范由市场信号变化带来的预期变动、市场恐慌情绪、“羊群效应”等,以及引发的短期内大规模资本外流。
为此,一是要继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加强对外汇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加大打击地下钱庄等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力度。二是加大对各项政策的灵活运用,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联动,对汇率管理和资本流动管理进行组合。例如在出现短期资本外流加剧时,既可通过市场干预稳定汇率,亦可推动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打掉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也可对资本流动采取临时性管理措施,或者采用托宾税、外汇交易手续费等市场调节手段。三是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风险教育和引导,在出现风险苗头时及时进行正面宣传,帮助市场主体做出理性判断。四是在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下,优先推进有利于资本流入的措施,如扩大境外资本流入渠道和便利化政策,进一步开放银行间外汇市场等。
第二,提升外汇管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大优化服务的力度,进一步简化外汇领域的行政审批项目,做好现有外汇管理法规的清理和简化,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同时,创新外汇管理方式,为对外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2017年,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储备货币汇率仍会有较大波动,美元升息后走强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对各国货币走势的研判,坚持多元化和分散化投资,及时调整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加大优质资产配置比重,维护国家外汇资产安全,并促进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