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各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中央部署的各项工作,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好决胜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地区经济总体平稳,区域协调性持续增强。
一、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增强
居民收入是反映区域协调发展效应的核心指标之一。上半年,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30个省份的城乡收入之比同比呈现下降态势。在地区间居民收入方面,省际收入差距继续保持了收敛态势。今年上半年省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权变异系数为0.366,比2017年同期略有下降,比2013年同期下降0.014;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收入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13年上半年的5.60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72。在四大板块之间,居民收入的协同效应同样总体增强。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704元、11302元、10582元、12693元,四大板块人均可支配收入加权变异系数从2013年上半年的0.275下降至2017年同期的0.265,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为0.263。
另一方面,围绕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扩大开放等,一批重要政策性文件在上半年相继出台,进一步体现了区域政策的精准性。《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获中央批复,新区启动区、起步区等区域相关规划和城市设计进一步深化细化,京雄城际、白洋淀治理等一批重大基础性项目先行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和相关部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上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出台,支持海南省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试点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相关产业、59国免签等政策已率先落地实施。
二、西部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保持较快势头
2008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连续11年超过东部地区,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高于东部地区0.5个百分点。西南省(市、区)自2005年后季度经济增速均高于8%,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连续上升。上半年西南5省(市、区)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增长,平均经济增长8.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高于西部0.8个百分点,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达到10.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3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上半年西南的贵州增长10.0%、西藏增长9.2%、云南增长9.2%、四川增长8.2%,均大大高于全国增速。贵州已连续35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并成为当前唯一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推动下,西部地区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西部地区外贸增速为17.8%,超过全国增速9.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为24.7%,超过全国增速12.8个百分点。中欧班列(成都)、中欧班列(重庆)双双突破2000班。“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等地为关键节点,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有望降低西部地区物流成本、促进国际间投资贸易增长。
三、东北振兴加快推进
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达省市对口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并取得一批合作成果,东北地区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上半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季度回升到4%以上。占东北地区经济规模一半的辽宁省经济增速逐步回升,上半年辽宁生产总值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经济增速连续6个季度加快,延续回暖向好态势;黑龙江上半年经济增长5.5%,已连续9个季度高于 5%,企稳迹象进一步增多。东北三省实物量指标表现良好,辽宁、吉林、黑龙江上半年发电量增长9.0%、9.0%、11.5%,均高于8.3%的全国增速。
四、东部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
东部地区继续发挥着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稳定器”作用。2018年上半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达到54.3%,提高0.1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7省人均GDP均已超过世界银行定义的2017年高收入标准(12056美元),山东全年人均GDP有望超过11000美元,距离高收入标准仅一步之遥,东部10省中的8省已经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涵盖4.49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东部经济增长在发展阶段更高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更强的韧劲和惯性,上海、北京经济增速在连续13个季度保持在6.7%到7.0%区间后,人均GDP有望在今年首次站上20000美元台阶。
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14.1%、12.0%和10.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4、1.1、1.3和1.0个百分点。广东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5.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上海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2.4个百分点。江苏新产品产量增长迅猛,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48.3%,智能电视增长64.9%,3D打印设备增长54.8%,工业机器人增长33.6%。东部地区同样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出口结构的优化同样成为经济稳步增长的助推器。上半年,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553.5亿元,同比增长8.8%,占出口总额比重达36.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浙江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1%,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3.7%和6.7%,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5和0.3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1.3%和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