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宏报告 > 市场经济

2019年价格总水平运行趋势展望

根据统计局110日发布的最新价格数据,当前价格总水平运行平稳,2018年底CPIPPI涨势均有所回落。从宏观基本面、食品、服务、大宗工业品四个维度看,2019年价格总水平将温和可控,根据模型预测和经验分析,预计全年CPI将保持在2.0%左右,PPI保持在1.5%-2.0%区间。

一、当前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

2018CPI同比上涨2.1%,近期上涨势头有所放缓CPI上涨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涨势回落的以及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受生猪疫情影响,部分产区加快生猪出栏速度,猪肉价格有所回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多次下调,汽油和柴油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服务价格对CPI的拉涨力也有所减弱,主要是此前医疗服务价格的对比基数较高,以及部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下调。受服务价格下拉影响,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涨幅有所放缓,四季度涨幅为1.8%,波动中枢较前三季度下移了0.2个百分点。

1 CPI和核心CPI同比走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年,PPI同比上涨3.5%,近期上涨势头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四季度以来翘尾因素下降较多,同时工业原材料价格震荡下行。受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和原油供给相对过剩影响,国际油价在10月初创出阶段性高位后,加速下跌,跌幅一度超过30%2018年底布伦特油价和WTI油价在53美元/桶和45美元/桶附近。受汽车和家电销量下滑、房地产市场量价回落以及环保政策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螺纹钢、热轧卷板等黑色金属价格大幅回落。煤炭价格和天然气价格涨幅则较为平稳,主要是供需双方更多履行长期协议合同,对价格波动起到了平抑作用。

2 PPIPPIRM同比走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2019年价格总水平仍将温和可控

宏观基本面决定价格总水平走势方向,食品价格、服务价格和大宗工业品价格是CPI、核心CPIPPI波动的主要来源。综合考虑以上四个维度,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下价格总水平的环比变化新规律,经模型测算,预计2019年全年CPI涨幅将保持在2.0%左右,由于2019年二季度翘尾因素较高,CPI可能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2019PPI波动中枢预计维持在1.5%-2.0%区间。

1 价格总水平模型预测值(单位:%

 

2019年全年预测值

CPI

2.0

翘尾

0.7

新涨价

1.3

PPI

1.5-2.0

翘尾

0.1

新涨价

1.4-1.9

 资料来源:课题组预测

宏观经济基本面决定价格总水平较为温和。为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2018年底以来,我国已开始进行逆周期调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相继出台稳投资和扩大消费政策。例如,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等领域投资力度,促进对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的消费。最近,为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不再续做的中期借贷便利,向市场净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国际上看,2019年美联储加息预期步伐开始放缓,美元指数大概率震荡下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将会减弱。总体而言,价格总水平具有温和运行的宏观基础。

食品价格支撑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移猪肉方面,从历史数据看,目前新的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猪肉价格绝对水平已筑底企稳,2019年会有一定上涨空间。预计2019年猪肉对CPI的拉涨将会有所增强。情景分析中,假定2019年二季度猪价维持在当前水平,那么相比2018年二季度谷底价,会有18%左右的涨幅,按照2.5%的权重估算,届时猪价将推高CPI0.4个百分点,二季度CPI可能会是今年高点。粮食方面,稻谷、小麦正在去库存进程中,玉米去库存数量、进度超预期,2019年粮食价格走势可能存在结构性分化,不过总体而言,粮食价格会保持平稳。极端天气方面,近几年来,年初的全国大范围遭遇强寒潮天气以及夏季的高温多雨天气,对农副产品生产和运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上涨,季节性因素一般会抬升CPI个别季度的波动中枢。根据历史数据测算,极端天气抬升CPI0.10.4个百分点不等。预计2019年极端天气也会对CPI形成一定扰动。

3 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元)

资料来源:WIND

服务领域价格对价格总水平支撑力将有所下降。服务领域价格持续上涨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目前观察到,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有所放缓,服务领域价格涨幅也有所回落。受前期医疗、教育等服务领域价格改革的影响,前几年医疗和教育服务价格已有较大上涨,目前已处于阶段性高位水平,预计2019年服务领域价格增速将会放缓,对CPI和核心CPI的拉涨力将会减弱。

大宗工业品价格盘整下行将使PPI增速进一步回落一是从库存周期来看,我国部分行业已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现阶段的PPI持续回落和企业效益增速下行表明此轮主动补库存进程大致已经结束,库存周期已转换至被动补库存阶段。被动补库存的开启意味着2019年主要大宗工业品价格仍将面临一定的盘整下行的压力,从而压低PPI波动中枢。二是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加剧2019年国际大宗工业品价格波动幅度,部分大宗工业品价格在下跌中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反弹,从而影响国内大宗工业品价格运行。

三、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工作重点和建议

总体看,2019年全年价格总水平温和可控。为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全面应对内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的挑战,应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作用,积极做好大宗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的预期管理。

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前提下,快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别是利率传导机制,多措并举引导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经济,切实改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慢问题。同时,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投资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通过加大加快减税降费的力度,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支柱,引导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从根本上疏解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与风险。

二是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密切关注防范企业和地方债务风险。巩固去产能成果,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建立防范过剩产能反弹的长效机制,强调规则和标准一致性和连续性,兼顾执法合理性和灵活性,促进商品市场供求动态平衡同时,在原材料价格下行调整过程中,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盈利水平和债务风险,及时监测预警和分析相关债务违约风险。

三是做好大宗工业品预期管理,有效防范不确定性风险2019年我国仍面临的输入性风险。预计原油、铜、铁矿石等主要工业原材料的产能、进出口环境、库存、消费还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应加强监测分析与预测工作,完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价格应急机制,合理引导企业及时灵活地调整采购与产销计划。同时,强化市场监管统一执法,加快清理各种与市场公平竞争、公共安全目标相违背的不当行为。督促主要商品交易平台继续加强对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并相应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四是加强民生产品市场监测。进一步完善农业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积极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种植,防范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继续密切跟踪生猪病疫情况,及时调整分析生猪和能繁母猪供需平衡表,引导猪肉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波动。进一步健全鲜菜稳价保供机制,确保蔬菜基地和城郊菜农在极端天气期间有序生产和平稳供应。此外,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继续完善社保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和水平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