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宏报告 > 社会发展

购房者如是说:买房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没有逻辑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房地产市场专家在民间。那些包里揣着高学历、花费上两代的储蓄、透支着青春岁月,忙碌在房地产市场上咨询、调研、判断、决策的小年轻们,对国家政策、房市走向、价格趋势、信贷供付的感悟,远比企业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的趋势研判更为真实、更有冲击力。

 

偶俩小友,姑且称之为甲君和乙君,均国内名校博士毕业,就职于国内知名智库,属于典型的白骨精阶层,收入稳定,已担重责,领导欣赏,群众爱戴。三年前,适逢央视新闻联播“您幸福吗”响彻华夏,千姿百态的答案引发了我的奇想。

遂问甲君,“您幸福吗?”甲君坦言:“幸得娇妻,喜获爱女,房车兼具,仅余房贷。”并未直言幸福与否。但可感受到年轻人的朝气、快乐、阳光、进取。

再遇乙君,问之。乙君掩面长叹,“唉”了一声。再发声便是如下肺腑之言:时下中国,不买房娶不到老婆,买了房每日睁开眼睛便欠银行300元,挣300元需质量上乘的3000字呀!房贷猛啊!再叹!一扫英俊少年之光华、神采和豪情。

两个翩翩少年,风华正茂,理应享受学习、娱乐、谈情说爱的快乐时光。购房一事就此改变了对生活的把握、理解和信仰。不禁唏嘘!

近日,三人小酌。酒至半酣,工作上的烦恼、人情上的世故、生活上的压力皆抛脑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刻,遂引他们畅谈当下房市。摘录整理如下。

问之为什么要买房?

甲君:房改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放松了住房消费的身份认证管制和审批。只要你有现钱当然包括能够筹来的钱,或者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不论你的户籍在哪里,不管你是老市民、新入职的工薪阶层还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为孩就近入学的家长,不管你是家财万贯的富翁、靠获赠遗产一夜暴富的新贵还是曾经一贫如洗的新晋精英,都可购房消费。

我当然属于曾经一贫如洗的新晋精英。新晋精英一般经历过奋勇的拼搏,收获了聊以自慰的成功。最大的心理特征是敢为人先、不甘落后,攀比心很重。一同学家庭条件并不比我更优越,就职单位也很普通。毕业后努力筹钱购房一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触动了我的心灵也坚定了我的决心。实话实说,是攀比心使我最终下定决心。时下中国民众,又有几人没有攀比心呢?

乙君:我是学中国古代哲学的,信奉道家的无为,攀比之心漠然。毕业时我已28岁,娶妻生子成为大事。中国人有房才有家、有女人才是家的传统心理并未泯灭。女友当时也已28岁,加之父母逼婚,除了走向婚姻别无选择。尽管女友并未逼我买房,但在中国,男方提供婚房天经地义,而且女人、房子和稳定天然地和谐在一起,租房难言稳定,购房才能安全。因此,痛下决心,买!是中国家庭传统上对房地产的依赖感使我最终下定决心。然而,又有几人没有安全感需求?在大都市除了房地产,又有什么能够给你供给物质安全感呢?

问之为什么不买两限房?

甲君:我有申请两限房的资格,而且也并不是遥不可期的事情。放弃优惠、背负高房贷压力而选择在城区购房,主要是两相比较配套条件差距太大。两限房远离城区,且不说每天三四个小时耗在路上、没有三甲医院、治安混乱,仅就没有优质教育资源来说,孩子的中小学在哪里?难不成让他在郊区起步,再走一遍我的长征路?社交关系相当简单,政策保障无望;推优、特长,难道就没有寻租;还得靠房本和户籍,这是惟一的选择,不得不而为之。综合比较性价比,得!负重前行!不是我现实,是现实要求我就得这么实际。

接着问之,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北上广深,回家乡、见爹娘?

乙君:肯定不能指望购买一套住房解决外地人面临所有的工作、生活问题。但价格是一综合指标,基本反映了房地产的各项功能。当年不就说“浦东一套房,浦西一张床”吗?伦敦、东京、纽约房价高,为什么那么多人仍趋之若鹜?京沪广深在领跑房价的同时,还要经常领跑房价涨幅,就在于这些城市在解决高端就业、就学、就医、文化娱乐体育方面所处的优势,概莫能外。大投资家选定特大城市、大城市投资,五线城市、八线城市房价上涨200%绝对额比不上前者上涨1%,是有实际意义的。越贵越投、越贵越买,适用于投资家和购房者。而且,中国的城市是有行政级别的,行政级别意味着资源动员、动用和分配的权力。一对孪生子若分处京津沪和三五线小城,考取一本的概率能相同吗?欲哭无泪!孩儿既然已立志出乡关,爹娘只能梦中见。我是外行人,却不屑于学术界地价房价的“鸡生蛋蛋生鸡”争论。北上广深是房价拉动了地价,降地价无助于降房价;三线五线八线城市是地价推高了房价,压房价实际上就是压地价。这可能是各线城市政府无论如何都不愿降低房价的真正原因之一。

问之房价感觉高还是真的高?

甲君:市场价格高低实际上市供应者(卖方)和消费者(买方)之间博弈的结果。民众作为消费者,感觉价格高可能是非理性的,但是必然的。城市政府作为土地市场供应主体和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取方,是参与利益分配的一方,民间有所议论和怨气在所难免。坦率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那个风靡一时的36合理房价收入比,仅仅是一统计概念,对每一个体缺乏指导意义。有些人买3亿元的房产感觉不为贵,有些人3万元的也买不起。不是房价高,而是你收入低!

乙君:市场是真实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房价高也是真实的!这一点无须回避。房价高,缘于利益主体多元化,没有利益主体真正地想让房价真正下调。政府想吗,城建资金哪里来?开发经营企业想吗,不可能吧?!上下游产业想吗,谁不想让火车头带一把!商业银行想吗,嘴里的蛋糕没人愿意吐出来!房地产业主们想吗,市值蒸发的痛苦谁能煎熬得住?农民工想吗,明天的就业和收入在哪里?潜在购房者实际上也不想,前些年间各地老板资金齐刷刷地涌向一线大城市可予以说明。可能有些散户确实想以贫民窟的价格购进金銮殿,但身微言轻呀!

高房价在骂声中延续着看涨买贵的发展态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近些年的货币增发导致沉淀于民间的“钱”相对富裕,走向富裕的人们开始算计资金的时间成本,发现将“钱”存银行获得的利息会因商品服务价格上涨而稀释,遂更加倾向于投向要么一本万利的股市,要么有保值增值预期的房地产市场,难道你没有发现股市和房市在特定时期有一定的替代性吗?20072008年间的股市风云告诉人们,“钱”换成房是现实理智的选择。于是乎,无限的“钱”涌向有限的“房”,价格上涨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不仅如此。我曾经在调研东亚传统文化投资时了解到,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远比欧美开放,近乎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外资的涌入,表明已看好这一市场,而且要赚得钵溢盆满。利用外资,短期内可以增加供给,但长期看是要拉升房价的。外资大规模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既是房价高的原因,更是房价高的结果。

问之下一步怎么办?

甲君:伟大的抗战精神再次鼓舞我们,没有中国人民办不成的事,关键是中国人民想不想办!至少当前下调房价确实不是我们想办的事情。当前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还是有共识的。那就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如何办?可以想到的有两点。一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合理合规合法地回归劳动人民,提高他们的收入实际上也就是增强他们对房价高低的认同感,毕竟他们才应该成为房地产消费的主体。二是必要时采取价格管控。总体上看,除限购政策外,一直以来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是相对温和的,在“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的大背景下,政策效果并未尽然地发挥出来。因此,当房价上涨失控时,必须要采取价格管控政策。这不是市场化趋势的逆流和倒退,只是我们的调控手段更加丰富。

乙君:波动是大自然最美好的风景,在波动中寻求平静是人生致力追求的目标。任何事物包括房价,终将在各式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回归到他应该在的位置,可能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岁月在等待中不会老去只会延长……

夜深沉,灯火阑珊!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再次陷入沉思。购房无悔,生活原本没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