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宏报告 > 体制改革

改政府 改国企 救东北

东北现象,再现东北现象。东北,共和国长子,上世纪计划经济时期曾一度辉煌,二十一世纪伊始开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再造十年辉煌。目前,东北又陷困境。东北到底咋整?近日东北朋友北原君自关外来,唠了很长时间,深有感触。

东北缺什么

东北缺什么?咱东北啥也不缺。

东北不缺资源。不仅有漫山遍野的玉米大豆,还有森林石油煤矿铁矿。东北能源资源、林业资源近年来确实有枯竭现象,但是,与不少省份相比,咱东北还是有这些资源的。

东北不缺人才。国家级科研院所不少,大学不少。就说经商吧,多少东北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啊。万达的王健林、忠旺的刘忠田,生意做得都成精了。

东北不缺劳动力。老工业基地,最不缺少产业工人,特别是不缺少熟练工人。

东北不缺土地。东北三省面积都赶上法国了。

东北不缺资金。咱不差钱。

    东北更不缺精气神。远有铁人王进喜,近有好人郭明义,哪一个不是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哪一个不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典范。咱东北,处处都是活雷锋!

东北到底缺什么啊?东北缺根,北原君斩钉截铁地说,缺一根能将这些生产要素骨头连在一起的。这就是体制,一个改革的体制,一个开放的体制。

东北政府超强

在咱东北,政府老强了。直接配置资源,直接指挥企业,直接安排项目,直接干预市场。移山填海,无所不能,典型的公鸡中的“战斗机”。

不是干部不努力。“5+2”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没保证,十年振兴期,咱就是这么干过来的。绝大多数干部是勤奋的,一代人恨不得干完几代人的活,是“革命加拼命”的,成就也是明摆着的。

不是干部没能力。不论是长远规划还是现时行动,不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具体措施,咱东北的干部还是蛮有招的。

不是中央没政策。单说这十来年,中央支持东北的政策就老多了,棚户区改造、企业搬迁改造、大项目支撑,中央都没少给了钱。

人努力,天帮忙,咋就是不丰收呢?

政府就是这个政府,干部就是这样的干部。但你看——

在用人用物上,不少方面还是缺乏透明度。钱是怎么花没的,人是怎么上来的,许许多多的事说不清、道不明,人民不知道,人民的代表也不很清楚。正如中央巡视组所讲,东北有的地方“买官卖官”、“带病提拔”问题突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肆无忌惮拉帮结派”。

在项目建设上,不少环节有违发展规律。经济建设中,无论定项目,还是建园区,信马由缰屡见不鲜;城市建设中,无论是拆老城,还是建新城,长官意志随处可见。人民无法监督,部门之间缺乏制衡,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现象比较普遍。你们看,不少地方老城拆得看不见文化了,新城建得见不着人影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撂到地底下白瞎了。不是说建设没成效,但与我们投入的真金白银相比,与我们付出的血汗相比,代价太大了。

在市场环境营造上,不少部门信用严重缺失。权力运行少制约,政出多门,办事“不讲究”,规则等于傀儡。毁诺成为失信者的通行证,从招商引资、笑脸相迎到关门打狗、棍棒相加,时常可见政府的身影。习总书记视察东北时,明确要求“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 。因此不少外地投资商说咱东北最不讲信用的是政府,这么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没有道理。

当然,这些“政府病”不是就咱东北有,别的地方没有,但咱这几年经济滑坡厉害,发展太慢,特别扎眼,自然也就被诟病得多一些。

政府怎么改

东北兴,首要是改政府。彻底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打造一个切实为民的政府,一个讲规矩、守纪律的政府,一个权力被关进笼子里的政府。一句话,打造一个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

要建设一个讲规矩的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政府权力有哪些,拉出单子来,列出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政府要依法办事,强化行政行为的法律授权,强化公权力规范运用。

要建设一个重然诺的服务政府。把办事程序列出来,服务标准列出来,主动建立服务承诺制度。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措施、服务投诉制度,完善问责制度、奖惩办法。让老百姓看得见,能评价,形成全社会对政府履职情况的有效监督,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改革成果的获得感。

要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政府行为透明化、阳光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打造健康的行政生态和官场文化,构建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国企必须改

东北经济,国企比重大,“等靠要”老毛病一直没有根治。国企靠政府,政府靠国企,两者打断骨头连着筋。讲政治,盲从政府令。一些企业就是这样曲解讲政治的,就是这样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低效率开脱的。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国企做大不做优。追求规模扩张,不计成本铺摊子,特别是十年振兴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助推产业和技术升级,一批企业全是美式装备(多为欧洲企业装备),但就是改变不了生产率低、效益差一点。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国企崽花爷钱不心疼”。习惯性地依靠政府,预算软约束,不怕债台高筑,昨天说是“三角债”,今天又成“高杠杆”,反正政府会兜底,大不了还是债转股,实在不行就核销“呆坏账”。

这是一些捧着金碗要饭吃的企业,技术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三流,效益不入流。为什么效益那么差,为什么竞争力上不去,同过寒冬,为什么就咱显得那么“雪上加霜”啊。

一切在于国企体制。君不见,同为机床企业,大连机床、沈阳机床的效益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一叶落知天下秋,根子就在一个是国有一股独大,一个是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君不见,同在东北,营口、辽阳的经济形势咋就好得多,主要就是国企改革起步早、改得快,民营经济大发展。

不改革低效率的国企,东北经济怎么可能振兴!

国企怎么改

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力度要加大。将国有经济集中在军工、公共产品提供等少数领域,绝大部分国企都要推动股权转让、资产变现等等,推动国企股权多元化,彻底改变国有独资、一股独大格局。东北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社保压力大,要力推将部分国有股权划转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持有,部分解决东北养老金不足问题。而且,通过基金委托管理,还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质量。

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要加快。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也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职工利益,推动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制度,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广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科研院所改革要抓紧。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国有科研院所制度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成果转让分成力度,推动知识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释放知识资本红利,把人才、人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发东北地区创新活力,扭转人才东南飞趋势。

北原君说,咱东北人老嘀咕,我们的经济总量那么大,工资咋就那么低呢?是啊,企业不挣钱,政府又不省着花,和居家过日子一样,开源不够,节流又不跟劲,老百姓收入咋能上去啊?!

东北振兴,中央所望,民心所盼,直接关系到一亿一千万东北人民的福祉;东北振兴,倾注了多少干部群众的心血,耗干了多少人的精力。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依靠输血,依靠修修补补的政策,再也不能持续了。再不下大决心改政府,改国企,东北滑坡乃至塌方,都不是没有可能。

下决心,救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