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是反映创业创新活跃程度的晴雨表,创业投资越蓬勃发展,表明创业创新活动越活跃。这是因为创业创新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的挑战,而能够为这种高风险 “埋单” 的往往是愿意承担风险的创业投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业投资及其提供的增值服务实质上是一种帮助创业创新缓解风险和创造价值的特殊投融资制度安排。除向经过筛选的项目投入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业投资者还向投资对象提供明确发展战略定位、设计商业模式、优化公司治理等增值服务。正是通过“资金供给+增值服务” 模式,创业投资帮助市场主体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公司治理效率以及市场开发能力,大大提高了创业创新的成功率,大力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最近几年,我国创业投资总体呈现量增质优的发展态势:
在量的方面,一是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量大幅增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集聚地。截至2016年底,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数量近3500家,管理资本量接近2万亿元。反观2015年,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只有2500多家,管理资本量1万亿元。二是国内创业投资市场的募资爆发式增长。根据有关市场机构的统计,2016年国内创业投资机构新募资约3582亿元,是2015年新募资额的1.79倍。
在质的方面,一是创业投资行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创业投资从流量式电商创业向技术型创业转变。据统计,在2016年创业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中,互联网行业所占比例较2015年明显下降,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所占比重则快速提升。二是创业投资阶段进一步向种子期和初创期前移。2015、2016连续两年,国内创投机构投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案例数占比合计超过50%,国内创业投资主要投资于成熟期和扩张期企业的局面有所改观。这一变化显示,创业投资的资金与服务供给和创业创新的融资与风险管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创业投资对创业创新的支撑价值更加显著。
上述发展特征表明,国内创业资本供给主体对我国创业创新的未来发展空间持有积极的预期,同时也反映出,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正在不断释放。
我国创业投资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双创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突出表现为:创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拓宽、政府对创投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显现。
一是创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除了专业化运作水平较高的机构化创业投资主体外,包括天使投资人在内的各类个人的创业投资活动也是非常活跃,成为支持早期企业创业创新最重要的主体之一。2016年9月20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创投国十条”)首次明确“积极鼓励包括天使投资人在内的各类个人从事创业投资活动”。
二是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日益拓宽。向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提供股权资本来源的合格机构投资者扩围,在继续支持保险公司、大学基金会、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基础上,“创投国十条”首次提出支持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通过闲置资金投资创业投资机构,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类型。另外,股权债权等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使得创业投资机构可以将通过债权融资方式融入的资金转化为股权投资资金,进一步提高其对创业创新的投资支持能力。
三是政府对创业投资的引导机制逐步完善。2015年以来,政府对创业投资领域的支持方式有所改变,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直接扶持方式的运用逐渐减少,更多运用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创业投资领域,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斤” 的放大作用,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据有关专业机构统计,截至 2016年末,我国共成立901支政府引导基金,实际募集资金约1.1万亿,其中,2016年新设324支,实际募集资金 4222亿元。事实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投市场的资本来源问题,更是对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及新兴产业,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了有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