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交通是越来越快的交通,由船到火车、汽车再到飞机,由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由普速铁路到高速铁路,交通都是在沿着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着。
即使如此,自行车、走路等慢行交通还依然顽强的存在着,而且似乎越来越顽强、似乎在交通设施更现代化的城市越是顽强:网上说德国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北京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十三五”要在五环内建设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慢行交通强大的生命力缘自什么呢?
一、为什么慢行交通还存在?
首先必须澄清一个误区。慢行系统虽然被冠以“慢行”二字,但未必是慢的,依然有着“更快”这一现代化交通的内涵因素。我们讲汽车运输是唯一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方式,绝对的讲,汽车也不可以,只有慢行交通可以。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使得技术速度很快的机动车在拥堵这一顽症下无法快起来,2015年北京城区私人小汽车的时速只有20公里。地铁虽然不受交通拥堵之苦,但是还面临着“前后五百米”(现代化大城市地铁网的覆盖目标是500米全覆盖)的问题。因此,考虑到城市交通中汽车面临的拥堵、“前后500米”、短距离出行等问题,慢行交通还是有可能在速度上占有优势的,“骑车人笑,我把奔驰超”。这是慢行系统能够存在的第一个原因。
现代化交通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经济,毫无疑问,这方面慢行交通具有天然的优势。小汽车出行虽然舒适(其实堵车也挺让人烦心的),但是出行成本高,还面临着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目前头顶上还总悬着一把拥堵费的利剑,并且还总有城市对小汽车实行时间上有限行日、空间上有禁行区的诸多规定。
现代化大城市里走路、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仍大行其道,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只要具备了快速和经济两个基本要求,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就会存在。
二、慢行交通系统还将继续存在
也许有人问,电动自行车具有自行车的经济的特点,比自行车还快,未来能取代自行车等慢行系统呢?我认为答案是不能。
跨界是现代社会产业发展的趋势,融合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特征。融合发展是人的需求,现代科技只是催生了融合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快节奏的人们向往慢生活。慢行交通具有融合化的优势,慢行交通可以融合健身养生的需求,可以把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跑步一族、加入自行车大军,他们已经不仅仅把慢行作为出行方式,而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身体力行。
融合化是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特征。慢行交通可以把健身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这是它可以继续并且长期存在的缘由,也是未来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