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宏报告 > 运输经济

中国—阿富汗通道战略意义重大 功能价值多重

一、深化中国—阿富汗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部东西向通道的重要枢纽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的欧亚大陆国际通道建设中,总体上可分为东西向的北中南三个通道方向。其中,南通道可选择从中国出阿富汗途经伊朗、土耳其至南部欧洲地区,并辐射广大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北部。不仅如此,经阿富汗可南下至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卡拉奇港和伊朗的阿巴斯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点相交汇,从而形成我国与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之间海陆便捷通道,将极大改变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位势和能源运输格局,并有力支撑我国西部地区的开放与崛起。

加强中国—阿富汗(以下简称中阿)合作有利于发挥两国资源和技术互补优势。阿富汗拥有近3000万人口,国土面积64.75万平方公里,能矿资源丰富、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但由于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丰富的资源基本未开发,加之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现代产业体系几近空白,阿富汗被称为“躺在金矿上的穷人”。随着阿富汗国内紧张局势的缓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阿政府的当务之急,但年财政收入只有十多亿美元,阿富汗政府有心无力,迫切期望我国全面参与其基础设施重建和产业体系构建。我国作为阿富汗相邻六国中唯一与其没有领土争议和利益冲突的国家,在能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嫁接等领域具有巨大的需求和技术优势,双方完全具备深度合作的潜力和条件。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已与阿富汗在能源、矿产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领域开展合作。随着阿国内对立局势逐步趋缓,加之阿富汗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并积极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等因素,将有利于我国在双方合作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和腾挪空间。

中阿合作将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一个稳定和相对富足的阿富汗有利于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阿富汗的内乱和贫困带来恐怖主义蔓延和毒品走私等问题,直接威胁到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促成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和解,切断其与我国之间的恐怖主义往来渠道,我国政府积极努力斡旋,并与阿政府开展跨境防恐合作。如果通过双方投资贸易的合作加强我国在阿经济利益的实际存在,将可增加我在阿维稳武装力量,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同时有效遏制恐怖主义势力向我境内渗透。

二、打通中阿交通走廊将盘活南亚、中亚和西亚互连互通

打通瓦罕走廊通道是中阿互联互通的前提条件。瓦罕走廊地处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交汇处,夹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狭长地带,其中我国境内约90公里,是我国直接联系阿富汗的唯一通道。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列强的角力与博弈,瓦罕走廊成为中亚与南亚的分水岭与缓冲带,也机缘巧合地成为中阿连通的纽带。目前瓦罕走廊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只有简易的公路在夏季短期通行,因阿富汗国内战乱以及我国防范暴恐分子出入和查禁毒品入境等原因,瓦罕走廊的中阿间口岸长期关闭。中阿之间的合作,前提条件是打通瓦罕走廊交通通道。

阿富汗战后重建为我国全面参与其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了良机。历经战乱的阿富汗百废待兴,公路、机场破旧不堪,铁路几近空白。根据美国和亚开行等国际组织主导下的阿富汗交通基础设施规划,阿将建设总里程近3万公里的公路网,其中环阿富汗公路(国道,长2210公里)和连接邻国的8条公路(长1153公里)基本建成,连接各省省际公路、省内公路以及乡村公路在逐步建设中;阿境内目前仅有75公里长的自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至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宽轨铁路,由乌兹别克斯坦运营,长120公里的西部城市赫拉特至伊朗边界的铁路在建中,其他铁路项目处于规划论证中。目前阿富汗铁路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由美国主导的规划方案(如图1)将阿富汗铁路环线与对外连接线分成以喀布尔和赫拉特为节点的技术标准不同的南北两部分,即北部采用前独联体的轨距(1520mm),南线采用印巴轨距(1675mm)。该方案除了路网体系的技术统一性缺陷外,也没有考虑东西向轴线以及经瓦罕走廊与中国的连通线路。

图1 美国主导的铁路规划方案图

阿富汗政府对美国主导的铁路网规划持一定的保留态度。阿政府希望中国帮助其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经瓦罕走廊的标轨铁路(1435mm)与我国直接相连,并希望中国参与阿境内铁路网的建设与运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相关机构尽快进行实质性的工作对接和合作项目推进,否则,中国既会失去介入和主导阿富汗铁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会,更会失去中阿之间及通过中阿与欧洲国家标轨直通的绝好机遇。

打通欧亚大陆东西向南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任务。未来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主要陆路通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视能源合作水平和通道功能要求选择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在南通道中,我国新疆的喀什与伊朗的马什哈德是两个关键的枢纽节点,在喀什与马什哈德之间的铁路通道有5条路径选择(见图2、表1):

图2 喀什—马什哈德铁路通道5条路径选择

表1 喀—马铁路通道5条路径选择

 

根据各线路方案沿线地理地质条件以及既有路网状况,各线路方案的建设技术指标比较如下表。

表2 喀—马铁路通道技术指标比较

 

从统一使用标轨提高“一带一路”铁路互联互通效率考虑,线路三、四两个方案应成为近期优选方案,即以喀什为起点南下按标轨打通瓦罕走廊进入阿富汗境内。然后,依次建设阿境内北部铁路、中部东西向铁路,并择机建设阿南部铁路,通过阿富汗的东部城市喀布尔和贾拉拉巴德可东进巴基斯坦,通过北部城市昆都士和马扎尔谢里夫可北上至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通过西部城市赫拉特西出至伊朗,通过南部城市坎大哈可南下至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和卡拉奇港。通过建设瓦罕走廊通道不仅可实现中阿直接连通,而且经阿富汗路网可盘活南亚、中亚和西亚互连互通,并为“一带一路”其他西、南向通道建设提供战略平衡手段。

三、中阿通道具有多重功能价值

中阿通道将成为两国资源开发与产能合作安全可靠的运输保障。中阿之间在能源、资源开发和产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中石油在阿富汗北部的阿姆达利亚盆地有原油开采项目,中冶-江铜联合体获得埃纳克铜矿项目的开采权,中交集团、华为等企业在阿富汗都有合作项目和市场业务。随着阿富汗全面重建的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中方企业进入阿富汗市场,需要便利的物流条件提供支撑。建设中阿通道,进而全面介入阿富汗铁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既解决了当下阿富汗的发展困局,也将为我国产业“走出去”和经济利益的拓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保障。

中阿通道将实现亚欧大陆南部大通道便捷连通。打通我国新疆经瓦罕走廊连接阿富汗的交通线路,从喀什经此线路向西经伊朗、土耳其铁路实现与欧洲南部全线标轨贯通,途经国家相对较少,且避免了因铁路轨距的不同需要多次换轨造成的运输时间耽误和运输组织协调难度加大等问题,将显著提高全程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中阿通道将与中巴通道互为支撑和补充。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实现我国与阿拉伯海的卡拉奇港、瓜达尔港和阿巴斯港等港口的连通。打通我国新疆经瓦罕走廊连接阿富汗的交通线路,南下可抵达瓜达尔港,向西南可进入伊朗铁路网抵达阿巴斯港,与中巴通道互为支撑和补充,形成“多点通达、多线连通、机动呼应”的网络化通道与安全保障格局。

中阿通道将对冲美国策划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在本世纪初即提出以阿富汗为枢纽向北连接中亚诸国纵贯南北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加强其在南亚、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利益渗透,该计划不仅引起俄罗斯的警觉与反弹,对我国在南亚和中亚的战略利益也形成潜在的威胁。目前美国已经启动阿富汗向北至中亚的铁路项目,如果建成经瓦罕走廊中阿直达通道,形成以我为主导的通道体系,不仅增加了通道的可选择性,而且也将对冲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我国的影响。

中阿通道将有利于缓冲南疆地区的反恐维稳压力。由于途径瓦罕走廊的铁路由我国负责建设和运营,沿线安保力量也将由我方负责。凭借瓦罕走廊约400公里的隔离带,不仅可以彻底切断南疆极端分子与南亚的出入通路,变被动防守为主动清剿防御,而且可以利用此通道协防周边地区(南边的巴基斯坦和北边的塔吉克斯坦),有力地缓冲南疆地区的反恐维稳压力,凸显对我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价值。

四、推进中阿通道建设实施建议

一是将中阿通道纳入中巴经济走廊的大框架下统筹谋划。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连通南亚并前出阿拉伯海的重要经济辐射带。无论从地理区位关系还是从通道功能上看,中阿通道都与中巴经济走廊的目的与意义相契合,如果进一步考虑我国与伊朗的合作因素,中阿(伊)通道将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中巴经济走廊的内涵与意义。也有学者提出将中阿(伊)经济走廊作为单独的经济带,鉴于巴阿伊基本处于一个经济地理板块,中巴经济走廊在概念上已经明确,且两者目标指向基本重叠,建议将中阿(伊)通道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组成部分来统筹谋划。

二是把握好中阿交通项目合作的策略。中阿交通合作包括两大主要内容:①通过瓦罕走廊实现中阿之间铁路方式直接连通;②全面参与阿境内铁路等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由于阿富汗目前没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来修建和运营铁路,阿方希望中方全面介入其铁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我们应抓住这样难得的机遇,在前期规划、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方面加强与阿方主动对接。鉴于目前阿富汗地理位置和局势的敏感性,建议对外宣传项目名称为“阿富汗重建和互联互通项目”,并以中阿能矿资源合作项目的运输解决方案为切入点,减少外界不必要的猜忌。

三是加强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统筹协调。中阿合作涉及外交、经贸、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阿方提议将交通、能源、水利作为基础设施规划的优先合作领域先行启动。建议我方在国内成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外交、经贸、交通、能源、水利等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参与的对阿基础设施合作跨部门领导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战略、规划、政策、运营等各项工作合力,抓紧时机,从规划入手,盯准项目推进和建设运营,积极推进中阿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合作。

四是加强对阿合作风险的预判与防控。阿富汗复杂而敏感的国内形势和地缘区位背景,要求我们应全面客观地把握与阿合作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包括:塔利班与政府对立、阿政府内部不稳定、中央政府与地方部族利益冲突、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不完备、大国博弈中的相互掣肘、与其他邻国之间的利益平衡、极端恐怖势力的干扰,等等。我们应加强对不同类型风险与挑战的预研预判,制定相应风险应对预案,最大程度保障我对阿合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