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宏报告 > 运输经济

共享单车,政府管理不能缺位

共享单车发展迅猛,超乎想象,从出现到普及仅仅数月。一时间,小橙车、小黄车遍布大街小巷,给人们的出行的确带来了很多方便,共享单车的出现对慢行交通、绿色出行和解决最后一公里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事件,甚至引发国民素质的讨论。其间,要发挥政府管理的重要作用。 

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的优劣。公共自行车是政府主导绿色出行的公益规划,大兴区的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可以说是优秀的,优秀到可以示范推广。地铁站周边,每个小区门外、学校门口等都有停车桩,停车位的数量根据客流量多少设置,很方便。1小时内免费使用足可以让大家可以体验到公益性质,但也有办卡、挂失、充值不方便,尤其是不能跨区使用等问题存在。共享单车恰恰是在公共自行车这些限制和劣势上体现出了优势,使用方便,又能跨区使用,但属于有偿使用,费用上高于公共自行车,并且在重要的交通出行节点上容易出现乱停乱放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制定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方案。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协调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共享单车无疑对现有的公共自行车体系有很强的冲击,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公共自行车的模式。公共自行车应坚持原有公益性质,在技术上引入移动支付的便捷方式,打破区域分割限制,在全市范围内车桩自由停放。 

在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采用市场准入制度,控制公用自行车发展总量。不仅要控制共享单车的投放总量,还要控制主要投放地点,各区县均衡发展。共享单车发展速度和竞争激烈程度都超乎想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会出现供大于求。以北京为例,最后一公里并不是交通出行的主要矛盾,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很少出现常规拥挤的情况,公共自行车替代作用不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矛盾反倒是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和13号线已经被列为高风险的地铁线路,笔者“有幸”每天感受这令人窒息的拥挤。 

规范共享单车的金融属性和社会属性。以摩拜为例,使用共享单车需交纳299元的押金,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这是一个不小的体量。如何规范,如何保证用户都能自由地退押金,警示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市场退出机制,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都是需要管理部门来管控的。共享单车投放的社会属性也一定要有保障,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交通发展体系的重要补充。 

规划共享单车停放管理。针对乱停乱放现象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各主要公共交通节点附近划出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聘用人员在早晚出行高峰期进行人工管理。单车管理人员可由企业提供,或在企业投放共享单车的同时,按投放数量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由管理部门聘用人员管理。如果技术上可行,可要求单车投放企业采用技术手段划定禁止停放区域,在该区域无法还车。 

监督共享单车投放企业的服务质量。决定共享单车模式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后续服务能力,包括支付使用退费的便捷性,损坏或故障单车的及时发现、回收维修,等等,培育形成长期良性使用体系。 

共享单车是既方便,又符合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一种模式,政府管理部门应支持其发展,同时也要维护其健康、理性地发展。前段时间频频曝光的故意损毁、私用等事件的发生在发展前期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可将其视为破坏公共财物预以打击,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管理部门更应该关注单车投放企业的整体监管,防止由此引发圈钱跑路类的群体事件。